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在线炒股配资平台_在线实盘配资_在线杠杆炒股公司 > 在线实盘配资 > 炒股股票配资 文物话廉 :千年铜鼎话廉韵
发布日期:2025-02-16 22:32 点击次数:64
开栏的话
甘肃文物资源丰富,以文物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以古鉴今、以文化人的宝贵财富。为了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,省纪委监委宣传部联合派驻省文旅厅纪检监察组、省博物馆,推出“文物话廉”专栏,从馆藏文物中选取数件精品,深入挖掘解读其中所蕴含的廉洁元素、廉洁思想、廉洁故事,敬请关注。
鼎,是先民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具,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。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铸造九鼎,用以代表九州一统。自此,青铜鼎被赋予了象征至高权力的意义。商代以来,青铜鼎成为国之重器,是国家制度和精神的象征。
“
展开剩余64%伯”铜方鼎
“
(luán)伯”铜方鼎,出土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地,现藏甘肃省博物馆。鼎高24.5厘米,鼎的内壁刻有两行六字铭文:“
伯作宝尊彝”。腹部饰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,主纹饰两侧各饰一夔龙纹,四足根各饰饕餮纹一组。
饕餮纹是中国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,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,盛行于商周。其特征是以鼻梁为中线,两侧作对称排列,大眼、有鼻、双角,面部巨大而夸张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非常重要,通常作为主要纹饰出现,具有沟通天地神灵和祖先、身份地位象征等多重意义。周人尚文崇德,西周建立以后,这种信仰和文化品格在铜器纹饰上也有所反映。
饕餮形象不仅出现在青铜器上,也广泛植根于中华文化典籍之中。在《山海经》《左传》等书中都有对饕餮的详细描述。据载饕餮是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,危害极大。《吕氏春秋·先识览》:“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,食人未咽,害及其身,以言报更也。”大意是,周鼎上面铸有饕餮纹,有头但是没有身体,吃人还来不及下咽,祸害已危及自身,用以说明恶有恶报。
古人常把饕餮形象作为贪婪和欲望的象征,以警示后人要学会节制与知足,不要过度追求欲望,勿作“饕餮之徒”。距今三千余年的“
伯”铜方鼎所铸饕餮纹蕴含远离贪欲的文化象征,至今仍能产生共鸣,对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所有党员、干部都要戒贪止欲、克己奉公炒股股票配资,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。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“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”党员、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戒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,方能行稳致远。
发布于:北京市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在线炒股配资平台_在线实盘配资_在线杠杆炒股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